爱采购

小程序

移动网站

24小时咨询热线

137-8909-2228

栏目分类

咨询热线

13789092228

油茶树的病虫防治知识科普

病虫害是指病害和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。农作物出现了病虫害,不仅仅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,更会给种植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。所以,对于种植者来说,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更为重要。

今天,我们这里要介绍的是关于油茶树的病虫防治知识。目前已知的油茶病虫害有很多,虫害有10目300多种,病害50多种,还有少量的寄生植物会对油茶有一定的影响。但对于油茶而言,主要病害有3种:油茶炭疽病、软腐病和根腐病。虫害则以有茶树茶毒蛾、油茶尺蛾、茶籽象甲和蓝翅天牛为主。

油茶炭疽病

病状特征:油茶炭疽病主要危害叶、枝梢、花蕾和果等部位,常引起落叶、枯梢、落蕾和落果。发病初期,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,后扩大成褐色圆形病斑,有时数个联合成不规则形,无明显边缘,病果早落;叶部病斑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,为棕色至褐色,圆形、半圆形或不规则形;枝干上病斑多呈长椭圆形或棱形,患部下陷,木质部变黑,边缘波状或不规则。

发病时间:通常发生时间是5~8月高温高湿季节,7~8月是发病高峰期,成林在8~9月会大量落果落叶。

防治方法:

综合防治:配合营林措施减少病原,清除病叶、病枝、病果及历史病株。

化学防治:在苗期,春夏季节定期喷施1%的波尔多液(硫酸桐:生石灰:水=1:1:100)预防,发病早期可用50%的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。

油茶软腐病

病害特征:油茶软腐病又称落叶病,主要在果实、叶、芽和梢上发生,造成大量落叶落果,芽梢枯死。叶片感病后出现棕黄色或黄褐色水渍状斑,病叶在2~3天内脱落;芽梢受害后呈淡黄褐色,并很快枯死;果实感病后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,病斑中心有隆起的小褐点,常在2~3周内脱落。发病时间:3~6月和10~12月为发病高峰期。在南方,油茶苗期全年都有可能发生,造成苗木落叶后成片死亡。

防治方法:

综合防治:主要采用营林管理措施,清除树上或地面的病叶、病果,消灭越冬病菌。

化学防治:1%波尔多液预防效果较好,其次为多菌灵和托布津。

油茶根腐病

病害特征:根腐病主要危害油茶一年生苗木,病菌会先侵染地面附近苗木根颈部,起初患部组织褐色,上生白色绵毛状物,并迅速向上及土壤表面扩展。受害苗木根部腐烂,叶片凋萎脱落,最后枯死。发病时间:4~5月和9~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,7~8月是重病株死亡期。

防治方法:

综合防治:从圃地选择开始,注意土壤质地、排水情况等。

化学防治:发病后清除重病株,以熟石灰拌土覆盖,或50%退菌特、50%多菌灵等浇灌根颈处。

茶树茶毒蛾形态特征:

成虫:雄翅展20—26mm,雌30一35mm。雄翅棕褐色,布稀黑色鳞片,前翅前缘橙黄色,顶角、臀角各具黄色斑l块。顶角黄斑上具黑色圆点2个,内横线外弯,橙黄色。雌黄褐色,前翅浅橙黄色至黄褐色。

卵:卵扁圆形,浅黄色,直径0.8mm,卵块被毛,椭圆形。

幼虫:体长10一25mm,头黄褐色,布褐色小点,具光泽,体黄色,密生黄褐色细毛。

危害特征

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四川、贵州、陕西年生2代,江西、广西、湖南3代,福建3—4代,台湾5代,以卵在树冠中或下层1m以下的萌芽枝条或叶背越冬。3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,初孵幼虫群集为害,老熟后于5月中旬群集树下,在枯枝落叶下,根际四周土中化蛹。5月下旬羽化,卵产在叶背或树干上。每雌产卵50一300粒成l卵块,上覆尾毛。6月中旬2代幼虫孵化,7月中旬化蛹,8月上旬羽化,8月中旬3代幼虫孵化,9月下旬化蛹,10月上旬羽化。主要天敌有茶毛虫黑卵蜂、赤眼蜂、茶毛虫绒茧蜂等。

防治方法

人工防治从11月至翌年3月,注意摘除越冬卵块;生长季节于幼虫l一3龄期摘除有虫叶片;成虫喜在16时前后羽化,此时多匍伏于茶丛或行间不活动,可人工踩杀。在茶毛虫化蛹盛期中耕茶园,并在茶树根际处培土6cm,可把部分蛹除掉。生物防治湿度较高茶园可用每毫升含1~2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喷雾喷杀。也可以引进对油茶树林无害的茶树毒蛾天敌进行防治。

油茶尺蠖形态特征

成虫:枯灰色,体长14~20毫米,翅展30~36毫米。前翅狭长,外线和内线隐约可见,较翅底色略深,后翅外线较直。

卵:近圆形,细小,初产时草绿色,以后逐渐变为黄褐、黑褐色。
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50~60毫米,黄褐色,杂有黑褐色斑点,头顶中央凹陷。

蛹:圆锥形,棕褐色,体具细点刻;头部细小,有两个角状突起;腹末两侧具两个小突,有分叉的臀棘一根

危害特征

一年1代,以蛹在油茶树干基部周围土内过夏越冬,翌年2月中、下旬羽化、产卵,3月下旬孵化。幼虫共6龄。初孵幼虫有群栖性,嚼食嫩叶的表皮和叶肉,2龄后开始分散取食,食叶成缺刻,3龄前食量较小,4龄后食量逐渐增大,6龄幼虫食叶量大。

防治方法

防治方法主要是幼虫3龄前可用化学药剂;用苏云金杆菌防治;或组织人工捕捉。

人工防治

1.挖蛹:结合垦复,把挖出土面的蛹捡集除灭,或将蛹深埋,使之不能孵化出土。

2.捕蛾控卵:在成虫羽化产卵期,由于成虫飞翔力弱,易于捕捉,且卵块产在树枝下方或树干阴凹面,黏附不紧,因此可用竹片或小刀刮卵。

3.捕捉幼虫:当幼虫长到4~6龄时,由于用药杀除的效果较差,此时可组织群众上山捕捉杀灭。捕获的幼虫还可用来喂家禽。

药物防治

药物防治应坚持“治早、治小”的原则。在每年4月左右,即幼虫4龄以前用药。在风不大的晴天或有露水的早晨进行喷药效果更好。实验证明,此时若每亩用3%的敌百虫粉剂3公斤喷粉,杀虫率可达91%以上;若用50%二溴磷或25%亚胺磷或40%治螟灵1000倍液防治2~3龄幼虫,亩用药液50公斤,其防治效果可达97.3%~100%;若用90%敌百虫晶体0.5公斤兑水配成1200倍液,每亩用药液50公斤,则防治效果高达95.6%。

生物防治

利用尺蠖的天敌——寄生蜂、寄生蝇、鸟类、菌类等来防治。据观察,用每毫升含1~2亿孢子的白僵菌、苏云金杆菌菌液来喷杀2~3龄幼虫,灭虫率可达90%以上。此外,鸟类中的白头翁、鹑雉、竹鸡等和寄生蜂中的姬蜂、土蜂等都是油茶尺蠖的重要天敌,应注意加以保护利用。

茶籽象甲形态特征

山茶象体长6.7~8.0毫米。黑色,覆盖白色和黑褐色鳞片。前胸背板后角和小盾片的白色鳞片密集成白斑;鞘翅的白色鳞片呈不规则斑点,中间之后有1横带。腹面完全散布白毛。喙细长、呈弧形,触角着生于喙中间。前胸背板有环形皱隆线。

危害特征

山茶象除云南1年发生1代外,各地2年发生1代。以幼虫或新羽化成虫在土中越冬。成虫喜荫蔽,常集中在四周有树木遮阴或向阴坡地茶丛的茶果上,具假死性。成虫取食时管状喙大部或全部插入茶果,摄取种仁汁液,被害茶果表面留有小黑点,受害重者引起落果。山茶象成虫出现与温度有关。气温回暖早,越冬成虫出土则早。茶果发育不同时期对其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,一般果壳软,种仁储存物多为流质时,成虫大量出现,反之则少。

防治方法

1、农业防治:结合茶园深耕,消灭幼虫和蛹。在不影响发芽的前提下,适当提早采收,集中摊放,让幼虫爬出茶果,放鸡啄食。

2、人工捕杀:成虫盛发期利用其假死性,振落捕杀。或结合养鸡啄食成虫。

3、化学防治:发生严重的茶园,可在成虫盛发期喷药。可在下午至黄昏喷施80%敌敌畏、90%敌百虫、50%马拉硫磷、50%倍硫磷、50%辛硫磷、90%杀螟丹800~1000倍液,或10%天王星3000~3500倍液。喷药时注意将地面喷湿。土壤施药可用95%杀螟丹每亩0.2~0.3千克拌土撒施。

蓝翅天牛形态特征

体长9~11mm。体被绒毛。触角柄节酱红色,第3、4节基部橙黄色,其余为黑色。头、前胸背板及小盾片酱红色。鞘翅蓝色带紫色光泽,散生粗刻点。前胸背板中部有1突起。腹部橙黄色,各足跗节及胫节端部黑色口。

卵:长约2mm,乳黄色,圆柱形,两端稍尖。
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20mm左右,黄色,上颚黑色,前胸背面骨化区近前缘1条中央截断的褐色骨化斑纹;后胸至腹部第7节背、腹面均有长方形肉瘤隆起。幼虫表皮薄,半透明。

蛹:长约10mm,初期乳黄色羽化前橙黄色。复眼黑色。翅芽灰黑色。

危害特征

成虫羽化后出孔成虫稍作停留即飞向油茶树冠,取食叶片和嫩枝皮,咬食叶片背面主脉呈黄褐色纵条状痕迹,但食量不大。幼虫孵化后蛀入皮层,自下而上旋绕蛀食一圈,再蛀入木质部和髓部,并向上蛀食成虫道。被害枝长势衰弱,芽叶瘦小,叶色黄化。

防治方法

1.物理防治:诱捕器诱杀和诱捕天牛成虫;饵木堆引诱产卵,产卵期结束后烧毁所有饵木。

2.生物防治:注意保护利用蓝翅天牛天敌。如:草蚙、食螨瓢虫等。

3.化学防治:发生量大,危害重的虫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,但使用农药一定要注意不能使用高毒、高残留或有三至作用的农药。

天牛幼虫药剂防治,采用康福多为内吸剂,用毛笔粘涂在刻痕和环形蛀道。天牛成虫药剂防治,采用新型的天牛防治农药绿色威雷80.95~0.67药液,常规或超底容量喷雾喷洒在地面以上树干、大枝和其他天牛成虫喜出没之处,防治成虫。
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油茶的行业资讯,请关注攸县兴林油茶育苗专业合作社!

攸县兴林油茶育苗专业合作社现有旗下基地26个,各类苗木专家、技术人员数人,嫁接技术工人几千人,具有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,是集油茶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技术指导、嫁接业务实施等综合业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,也是长江以南规模较大的油茶种苗产业化生产基地。


上一篇: 当前种植油茶的优势 下一篇: 油茶插叶育苗种植技术一览
温馨提示: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
密码错误, 请重新输入!